中高考在即时,咸余老师又要开始忙碌起来。
一个是大量的作文真题需要整合起来仔细归纳分析,相比往年武汉全市统一命题,2024年武汉市的元调、四调都是各大区自主命题,以前咸余老师分析一篇就行,现在还要精挑细选,汇编整理,才能慢慢找出共性,推导出武汉中考的新变化和趋势。
好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大区自主命题,便是春色满园的最佳展示了。
今天,咸余老师特意挑选了武汉市青山区、东西湖区、汉阳区的作文四调真题,来给大家分析武汉市作文的共性,也希望这些个人之见能够帮助到即将奔赴考场的勇士们。
【2024年武汉市青山区四调】
最近,微信、微博上有一张转发很多的图片。上面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左脚依然穿 着舞鞋,优雅光鲜,修长有力量 ;脱了舞鞋的右脚,露出的五个脚趾,鲜血淋漓,伤痕累累。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是:左脚是别人眼中你的人生,右脚是你的人生。
其实,生活就如跳芭蕾舞。一切美好事物的背后,总藏着默默付出的汗水与血泪,不要相信不劳而获与天上掉馅饼。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四调】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著名作家余华谈及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时,曾以树木生长作比: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的照耀,但树木即便在阳光照耀下生长,它也是以树木的方式在生长,而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同样,他在文学创作上借鉴了诸多大家所长,内化为滋养自身的养分,但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文学创作如此,其他领域也是这样:在吸收外部力量壮大自己时,也要保持独特的自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4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四调】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年轻人大多有这样的迷茫和困惑:选专业该选喜欢的还是热门的?爱好能当饭碗吗?喜欢的东西不被看好怎么办?屡试屡败后,还有机会追求梦想吗?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是这样回答的——
她说:如果不亲自试一试,很难相信热爱的力量有多大。
他说: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钻进去,冷门也可能变得热门起来。
他说:如果你有自己的热爱,就好好去拼一把。
她说:一朝选定,就专注地把热爱进行到底。
是啊,执着追求心中的热爱,一切皆有可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我们把三个区的四调作文真题放在一起分析,这样更容易推导出武汉市作文命题的共性以及规律,在这样的推导过程中,咸余老师认为很能训练大家的思维能力。
首先,就咸余老师以前给大家的讲解方法,作文出现需要黄金四步——审题立意、核心词逻辑关联、材料支撑、匹配素材。
我们不妨先把借这三个作文题目来试试。
对称归纳整合信息最有效,不容易出现逻辑漏洞,而且容易推导。
【2024年武汉市青山区四调】
上面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左脚依然穿 着舞鞋,优雅光鲜,修长有力量【别人眼中你的人生】——别人眼中,你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尽量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优雅光鲜"和第二段议论句“美好”呼应。
概括起来,在别人眼中,他们认为你的人生光鲜美好。
脱了舞鞋的右脚,露出的五个脚趾,鲜血淋漓,伤痕累累。【你的真实人生】
尽量体现材料中的关键词——“鲜血伤痕”和第二段中的“汗水血泪”呼应。
概括起来,我们真实的人生实际上充满血泪辛酸。
其实,生活就如跳芭蕾舞。一切美好事物的背后,总藏着默默付出的汗水与血泪,不要相信不劳而获与天上掉馅饼。
这一句实际上对前面的描写进行总结议论,两者互为表里,存在上下位关系,希望所有考生不要断章取义,只看第二段。在这句话中,我们提炼出核心词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再去通过第一段的材料去验证自己的逻辑关系。
边讲解习题咸余老师也在边给大家分析武汉市作文共性,后面我们再统一总结。
按照因果关系,我们是正是因为我们付出了勤劳和血泪,所以才能获得美好生活。
按照假设关系,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付出勤劳和血泪,就无法获得美好生活。
两者逻辑共通,并能验证,故得出最佳立意。
审题立意:不要不劳而获,追求美好生活的背后,要付出勤奋和辛劳。
各位同学有没有发觉,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天然与大家的阅读能力天然挂钩,只是因为作文太重要了,需要我们非常精细。
按照是什么或者是谁【略写】,怎么样【详写】,为什么【详写】的材料支撑逻辑,我们会很快得出青山区四调的材料支撑要点。
材料支撑要点如下
①遭遇的困境是什么(略写)
②如何付出勤劳和艰辛的想法或者做法。(详写)
③为什么要付出勤劳和艰辛才能追求到美好生活。(详写)
④最终追求到美好的生活。(略写)
咸余老师认为有两句俗语和这则材料逻辑一致。一句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句则是“要想人间富贵,需得人后受累”。
这两句话也送给所有考生,愿你们在自己的舞台上秀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在分析完材料支撑后,大家找匹配素材就会适配度高一些,而且怎么写也会水到渠成。
再次用一下以前苏炳添的素材,同样可以迁移过来
咸余老师再次教大家作文素材迁移哦
秉⼼⾃超越
⾸位闯进奥运会男⼦百⽶决赛的苏炳添
(前提略写)作为第⼀个跨⼊男⼦⽥径100⽶9秒区的亚洲⼈,苏炳添2012年,当他第⼀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飞⼈”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的差距,他下定决心付出艰辛,过10秒进9秒区。→(行为详写)艰苦训练,忍受训练带来的困苦汗水,以及即将退役的身心压力。→(结果略写)2015年世锦赛,他⼜⼀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起跑线,⽽这⼀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原因探究详写)为什么苏炳添能够在赛场上一次次超越自己,那是因为每一次的耀眼,都离不开背后的辛苦付出,若没有大量训练,何谈爆发力,又如何能追求到自己设定的美好目标呢?
图片
图片
我们再来分析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以及东西湖区四调作文题,咸余老师尽量就不重复前面的内容,挑最紧要的内容哦。
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的照耀,但树木即便在阳光照耀下生长,它也是以树木的方式在生长,而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
提炼概括:树木向外吸收阳光壮大自己,向内以自己的方式生长。
余华在文学创作上借鉴了诸多大家所长,内化为滋养自身的养分,但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提炼概括:余华向外借鉴其他名家特长提升自己,向内保留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如此,其他领域也是这样:在吸收外部力量壮大自己时,也要保持独特的自我。
合并同类项:我们既要吸收外部力量提升自己,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
从逻辑关联上看,这是一个“既要又要”的并列关系,故二者不可偏废,同样重要,在材料支撑时需要体现出来。。
材料支撑要点如下
①遇到的情况是什么(略写)
②如何吸收外部力量和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想法或者做法。(详写)
③为什么要吸收外部力量和保持自己独特个性。(详写)
④最终走向成功。(略写)
匹配素材如下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今年60岁的农业专家杨华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杨华德和团队手把手的帮助下,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杨华德带出的布隆迪学生,不仅自家水稻种得好,还被派往邻国传播先进经验。
如何运用到议论文中去呢?
①杨华德是谁,在援助非洲遇到的情况是什么(略写)
②如何既依赖团队外部和非洲人民力量,同时保持中国水稻种植的独特方法的想法或者做法。(详写)
③为什么要吸收外部力量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独特个性。(详写)
④最终走向成功。(略写)
2024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四调的作文题目相对来说就很简单,
整个材料持有一个明确观点,选专业该选热爱的,因为执着追求心中的热爱,就能实现理想,走向成功。
材料支撑要点如下
①遇到的情况是什么(略写)
②如何执着追求心中热爱事物的想法或者做法。(详写)
③为什么要执着追求心中热爱事物。(详写)
④最终走向成功。(略写)
匹配素材
89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70多年来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他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
图片
颁奖辞
图片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示范写作【咸余老师改编】
89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因为年迈,在演出时经常会有受伤和危险,但他秉持着对演戏的热爱,从未裹足不前。70多年来,牛犇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执着地追求地演技的自我超越,他没有偶像包袱,饱含着满腔对演戏的赤诚,演戏坚持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他曾言“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在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追逐下,他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并成为202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牛犇之所以能感动到全中国,不是因为他在演员中资历老、地位高,而是因为他一辈子去专注于自己热爱的演戏事业,一次次挑战自己的事业高度,抵达那个高度后依然谦逊,勤勤恳恳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才让热爱开出了璀璨之花。
图片
咸余老师再把2022年的武汉四调作文分析放上来。
(2022年武汉四调作文)如果觉得弹琴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那么你会专心学习演奏技巧,并且很愿意为此投入精力和时间,也不会害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果觉得滑雪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那么你会努力提高运动水平,你会愿意不断挑战新的难关,而不会在意一时的得失。
将追求美好作为人生目标,能让我们拥有美好人生。
(1)核心词:“追求美好”“目标”“困难”
(2)核心思路:拥有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愿意战胜困境,不在意一时得失→前进/拥有美好人生
要注意这个逻辑先后,不是先有困境再去拥有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而是因为有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再去战胜困境,不在意得失
(3)困境分析法:逻辑顺序有区别
①前提:觉得弹琴这件事很美好→实际行为:专心学习演奏技巧→针对困境的心理行为:愿意为此投入精力和时间,不会害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结果:学会弹琴,拥有美好
②前提:觉得滑雪这件事很美好→实际行为:努力提高运动水平→针对困境的心理行为:愿意不断挑战新的难关,而不会在意一时的得失→结果:学会滑雪,拥有美好。
(4)概念辨析:
①“追求”不能理解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不付出实际行动的索取,而应该是“内心的渴求和目标”,并有着符合自身实际,有着实际行动的追求,所以论证中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追求的过程,而是放在正是因为追求美好的这个前提上,人物后面付出的实际行动上来。
②“美好”不是行为,而是一种憧憬和向往,一种可以实现的目标。根据材料可知,文中的“美好”应该是主动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以理解为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梦想和目标。
③“目标”和追求美好是伴随而生的,不用过多注解,也不必详写;战胜“困难”不是重点,而是因为追求美好、付出行动才能达到的结果。
(5)材料支撑要点:
材料支撑要点如下
①前提:拥有追求美好的目标(略写)
②行为:在美好目标驱使下产生的实际行为和心理行为(详写)
③原因分析:为何拥有美好目标后愿意挑战难关,不在意得失(详写)
④结果:走出困境,实现美好目标。(略写)
【立意匹配】
让古诗词的美好之花开满喧嚣的都市
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人物事迹】20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叶嘉莹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匹配段落】——咸余老师改写
心存美好,才可披荆斩棘,战胜眼前困境。20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诗词的美好之花浇灌在祖国大地,拒绝高薪挽留,愿意不要任何报酬回到条件简陋的国内教书。即使行走不便,但她9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讲学,即使条件有限,她毅然决然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倘若不是内心秉持对诗词的美好追求,对教学的极高热忱,她又怎么会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呢?因为追求美好的诗词,她成为了美好的代名词;因为追求美好的教育情怀,她甘愿付出一生,为人们内心开辟出一方净土。
只有走过前面的路,最后的武汉市中考作文共性总结才是水到渠成的,咸余老师给大家归纳一下。
第一,武汉市中考作文的材料作文大多会从时事新闻、生活日常中选择一个切入点,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会产生隔膜感,而且四调中“执着”“专注”“恒心”是反复被提及的关联词,咸余老师提醒所有中考考生格外关注。
第二,武汉市中考的材料作文分为两部分,前面叙述,后面总结,两者互为映衬,不可断章取义,脱离去看,审题立意、材料支撑、选材的逻辑也需要紧紧贴合着这两部分的内在逻辑来,既要逻辑严丝合缝的套嵌,又要针对素材灵活变化处理。
第三,武汉市中考材料作文比较看重核心词的逻辑关联,前提条件和结果往往略写,但是不能不写,中间人物行为过程和原因要详细展开,不能贴标签,材料支撑和一材多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记叙文议论文都离不开这两个核心能力,大家需要不停地去训练。
第四,议论文并非是一定要时事新闻素材,也不一定要分论点,这两者,有的话锦上添花,没有的话也无伤大雅,文笔同样如此,武汉市考场作文永远关心学生整篇作文的审题立意以及材料支撑,所以记叙文需要题意支撑在写人叙事中具体化,议论文需要在列举名人事例时具体化,越泛泛而谈,越容易低分。
第五,永远要注意作文的卷面,好看的字万里挑一,能够让阅卷老师身心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